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聲之韻

Rhythm of Sound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聲與音之辨  

2011-07-16 17:12:41|  分类: 知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聲與音之辨
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 王新龍

    漢文『聲音』一詞乃『聲』與『音』的複合詞,對應英文單詞“sound”。然而,漢語『聲』與『音』有別[1],所謂「凡物動而有聲,聲變而有音」[2]。英文的“voice”一般也翻譯成漢文的聲音,但其實指語音,屬於漢文『音』之範疇。

    聲是媒體疏密交替的擾動。聲之產生,物動之故。聲之為波,始自振體,由此及彼,由近及遠,猶投石湖面而激起的波紋。反之,聲被感知,聲擾動激起物體振動之故也;譬如,聲傳之於耳,振動耳膜,遂為聽覺。漢字聲從耳,意謂人耳所聽覺者。口腔聲門的氣流輔之嘴的形變,始擾動周圍空氣,繼則成聲,再傳至耳,為人聽覺。人行於道,足擊地面,引地面震顫而發聲響。非獨人發聲,動物無不然,如鳥叫蟲鳴,狗吠狼嚎,不一而足。又豈止動物哉!風吹樹搖,有婆娑之聲;雲
穿電擊,有雷鳴之聲;溪流婉轉,有潺潺之聲;驚濤拍岸,有轟然之聲。現代聲學之所謂聲,既可被人聽到,也可不被人聽覺。是以,有可聽聲、次聲、超聲之分。超聲過快,次聲過慢,遂致人耳不覺其擾。 故,『聲』專指振動擾動所引起的一切客觀波動現象。 

    聲的形成有賴媒體的彈性。唯藉媒體的彈性,此地之擾動可傳達至彼方。氣、液、固三者各有彈性,強弱不一,然莫不為傳聲之良媒體。茫茫蒼穹,空無一物,焉有彈性?故,外太空寂靜無聲。至剛至硬之物,不為所動,故有隔聲之效。

    水波與聲波,皆為機械波動,但兩者產生機理迥異。水波,重力使然也,無關乎水之彈性。聲波,媒體壓縮膨脹之故也。假如水全然不可壓縮,則不可能存在聲波,但水波蕩漾依然。不過,水等液體仍可壓縮,惟其壓縮性遠不如氣體。因壓縮性極微,水的彈性極大,故水中聲速遠快於空中聲速。水波之為人所見,水面起伏所生之光效耳。水波波瀾起伏,固攪擾其上空氣,但除非巨浪破碎,水波變化之慢之弱,幾不足為人耳所感知。故而,水波可視而不可聞。聲擾動引起媒質性質(如密度)的變化,但此種變化尚不足以產生可視光效,故聲可聞而不可見。

    『聲成文謂之音』[3]。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聲也;絲、竹、金、石、匏、土、革、木,音也。音之為聲,乃聲之有序和合,有舒緩急促,有清濁交替,有高低變化,或含信息,或具意義。『聲相應,故生變;變成方,謂之音。』言語之聲,人解其意,是為語音。鳥獸不解人語,不知音也。鳥鳴之聲,僅為鳥類所解,人不解其意,不過鳥鳴而已矣!琴瑟之聲生於人,感於人,音也。對牛彈琴,牛之為禽獸只審聲而不知音。高山流水之曲,非知音焉得其解?音之最高表現為樂,是人類情感之藝術昇華,謂之音樂。『治世之音安以樂,其正和;亂世之音怨以怒,其正乖;亡國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』

    雖有聲與音之別,然通常所謂聲與音,非特別說明不作區分,且常混成聲音一詞(對應英語sound)使用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註釋】
[1]戴念祖:《中國聲學史》,1994年7月第1版。
[2]《禮記·樂書》
[3]司馬遷:《史記·樂書》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0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